3月15日,细雨中的桐君街道麻蓬村仇岭坞自然村氤氲着油菜的香味,老村支书徐潮荣正在会议室接待一批来自建德市乾潭镇的领导,他们是专程到这里考察仇岭坞村新农村建设的。室外不远处就是我县规模最大的一家织带厂——华新织带厂,那有节奏的机器声和着绵绵春雨,就像一曲富有生机的歌。
30年前,华新织带厂名为桐君织带厂,还属于集体经济,从生产到供销只有几个人、四五台机器,当时厂里只生产小收音机的手拎提带,有时做些零碎的加工活,老村支书徐潮荣说,当时是既愁生产又愁销售,而现在年产值达到600余万元,在销售上反倒是轻松了,足不出户,鼠标一点,生意全在网上做。
30年,桐君织带厂的变化可不止这些,光从织带的样品就可以看出,从原先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个品种,从当初的内销发展到现在全面走向国外市场。
1984年,老徐开始承包织带厂,一年做几十万销售产值,按老徐的话说尽管红火了起来,但无论在生产品种和销售市场都已停步不前,很难突破。老徐认识到,靠内销市场毕竟有限,只有拓展才会有所发展。1998年,老徐“乡巴佬进城”,闯入了广交会。在这次会上,老徐算是开了眼界,也忽然觉得外面的世界是如此之大,蕴藏着无限商机。在交流中,老徐递出了不少名片,也有不少人看了他带的样品。就在第二年,老徐接到了一个“肥肥”的单子,也是他经营织带厂以来最大的一个定单,130万元,生产一批“工作牌挂带”销往意大利,这让老徐兴奋了几天几夜。这笔生意不仅为老徐打开了国门,也使他的厂子打出了名气。这以后每年的广交会,老徐一次都没有落下过,而参加广交会的心态却在悄悄地变化,当初是以销售为目的的,而现在是去和销售商交流交流,看看自己的产品还要做什么样的调整和改进。
自己富不算富,要带动村里一起富。现在,村子里光织带厂就有20余家,这些厂子的老板,无一例外地都曾在老徐厂里干过活。他们中有些做加工活,而有的已开始自己接单做。这些织带厂不仅为本村而且也为附近的村民解决就业问题,为村民在家门口赚钱提供了方便。村民周琴在华新织带厂做了6年了,她觉得在家门口打工很方便,还能照顾到家里,一个月做下来有一千余元收入,感觉不错。
正月里,厂里又新添了些机器,普通的织带机已逐渐被高速织带机所代替全讯博彩。厂房里,工人们正在赶着生产一批销往美国的“宠物带”,各式彩丝飞旋着迅速地合成织带全讯博彩全讯博彩,也正朝着老徐今年销售产值超千万的目标一步步迈进。(记者 陶元)
①凡本网注明“稿件来源:桐庐新闻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桐庐新闻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桐庐新闻网”,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桐庐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③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联系电话。